1、使杀生之机,夺予之要在大臣,如是者侵。
2、倒言反事以尝所疑。
3、见而不见,闻而不闻,知而不知。
4、奸臣蕃息,主道衰亡。
5、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。
6、自见之谓明。
7、制在己曰重,不离位曰静。重则能使轻,静则能使躁。
8、变法之士,孤存孤战,不得领袖支撑,变法必败!
9、爱臣太亲,必威其身;人臣太贵,必易主位。
10、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,则君反制于臣矣。
11、故智术能法之士用,则贵重之臣必在绳(朝纲)之外矣!
12、是故去智而有明,去贤而有功,去勇而有强。
13、君见恶,则群臣匿端;君见好,则群臣诬能。
14、群臣见素,则大君不蔽矣。
15、功虽疏必赏,过虽近必诛。
16、人主好贤,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,则是群臣之情不效。
17、虚静无事,以暗见疵。
18、非圣贤莫能听至言。
19、事在四方,要在中央。圣人执要,四方来效。
20、能法之士劲直,听用,则烛重人之奸行。
21、爱多者则法不立,威寡者则下侵上。
22、自胜谓之强。
23、小忠乃大忠之贼。
24、君无见其所欲。
25、一以当十,所向无敌。
26、物尽其用,人尽其才。
27、法莫如显,而术不欲见。
28、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。
29、能法之士,必强毅而劲直,不劲直,不能矫奸。
30、智术之士,必远见而明察,不明察,不能烛私。
31、以智说愚必不听。
32、虚则知实之情,静则知动者正。
33、小利为大利之残。
34、故去喜去恶,虚心以为道舍。
35、去好去恶,臣乃见素;去旧去智,臣乃自备。
36、众人助之以力,近者结之以成,远者誉之以名,尊者载之以势。